恶性雀斑样痣

恶性雀斑样痣

概述:恶性雀斑样痣是恶性黑瘤的前驱病变。常见于中老年人,发生在经常遭受日光照射部位的皮肤。临床表现为褐色或棕色小斑疹并伴颜色的加深或变淡。该痣可保持稳定,或缓慢生长,或完全自然消失,也可演变为表皮内原位黑瘤或侵袭性黑瘤。手术切除效果可靠,复发率低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常见于中老年人,发生在经常遭受日光照射部位的皮肤。

病因

病因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表皮萎缩,其基底层有不典型黑素细胞呈非巢状增生,色素增深。真皮上部有不等量的淋巴细胞浸润,混杂有一些噬黑素细胞。在病变的退化区,表皮黑素细胞严重变性,真皮有轻度纤维化,伴有淋巴细胞和噬黑素细胞浸润。当基底膜上增生的非典型黑素细胞呈巢状或索条状排列,且多为梭形细胞时,表明已成为表皮内(原位)黑瘤并预示真皮受侵(侵袭性黑瘤)即将发生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起病时,病变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褐色或棕色小斑疹,以后可缓慢或迅速扩大,原先颜色较深的区域可能变浅,甚至发生色素脱失,而较浅的区域可以加深,形成颜色深浅不一、形状不规则的病变。小的斑疹,直径3~5mm,大的通常>3cm。好发于经常遭受日光照射部位的皮肤(图1)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组织病理检查,可见表皮萎缩,其基底层不典型黑素细胞呈非巢状增生,色素增深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诊断

诊断:斑疹迅速扩大,且发生颜色改变,形状不规则时应考虑此病。但确诊需病理检查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本病应注意与日光性雀斑样痣、交界痣、脂溢性角化病、色素性基底细胞癌、色素性日光性角化病、表浅扩散型黑瘤等鉴别。

治疗

治疗:
    1.非手术疗法  适用于面积小病变。常用液氮冷冻、电灼、激光等,但复发率高。
    2.手术疗法  手术切除效果可靠,复发率低。

预后

预后:恶性雀斑样痣生长缓慢,可完全自然消失,也可演变为表皮内原位黑瘤或侵袭性黑瘤。

预防

预防:因本病好发于经常遭受日光照射部位的皮肤,因此在夏季节外出时,应做好防护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